TAG :晶片

  • View More asml1.JPG
    半導體

    ASML重申2025年恢復強勁成長,今年靠DDR5和HBM轉換商機力撐

    ASML發布的2024 年第二季財報中,銷售淨額 62 億歐元,淨收入16 億歐元,毛利率51.5%。第二季度訂單金額為 56 億歐元,其中 25 億歐元為 EUV 訂單。ASML 總裁暨執行長 Christophe Fouquet 表示,第二季高標表現,來自於DUV系統的營收貢獻。
     



    針對第三季財測,ASML指出,預估銷售淨額介於67億~73億歐元之間,毛利率預估50%~51%。同時,ASML再度強調2024年是過渡性的一年,2025年將會恢復強勁成長。
     



    從ASML的投資人會議中客看出幾個重點,部分資訊是之前已經公開揭露:
     




    第三代EUV曝光機Twinscan NXE:3800E系統在下半年會大量交付,主要用於3奈米、2奈米製程以下的半導體晶片。





    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微影設備(High NA EUV)實現解析度縮小到8nm,創下世界紀錄。第二個High NA EUV系統已經出貨,業界猜測有指向台積電。相較於0.33NV(NXE:3800E)系統,High NA EUV可讓電晶體增加三倍。





    第二季中國占比仍高達49%,與第一季的占比相同,台灣和韓國占比也同步上升至11%和28%。ASML指出2024年會有15%的中國銷售額會受到1月實施的出口管制規則影響。





    第二季邏輯和記憶體占比分別為54%和46%。ASML看法是,2024年整體邏輯營收會低於2023年,因為庫存調整因素,而記憶體則會較2023年增加,主因為大量產能轉換到DDR5和HBM。
  • View More chip.JPEG
    半導體

    美國擴大中國成熟製程關稅力道,傳晶片產地認定將追溯至前段半導體製造

     
    經歷競選活動上的槍擊事件後,川普在本屆美國總統大選是勝券在握,無論是拜登或川普,美國進一步強化關稅政策的方向是一致的。近期有消息指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熟製程,但方向上不是管制成熟製程的機台設備,而是拉高關稅門檻的同時,從嚴認定晶片產地,認定標準從原本的最後封裝地點,改為追溯至晶片的前端製造和光罩產地。




    拜登政府已經宣布對中國大陸製造的電動車、半導體、鋰電池等開徵或提高關稅。其中,針對半導體關稅自2025年將由目前的25%提高到50%。




    川普這次競選主張的關稅政策,特別針對中國的半導體產品拉高關稅到60%。可以看出,無論是川普或拜登當選,都是朝向針對中國製造的半導體提高關稅,這會加速外商訂單移出中國製造,所有輸往美國的電子產品減少使用中國製造的半導體晶片和零組件。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是「全關稅」政策,意即所有美國以外的商品都要加稅,至少會徵收10%關稅。以半導體晶片而言,台灣、韓國製造的晶片可能也都會被加稅,因此,不排除IC設計客戶會在下半年開始提前趕單、搶投片、搶加單,避免川普上台後,可能會從嚴執行的關稅策略。




    美國阻止中國半導體發展的主要武器,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關稅。而是鎖定高階製程技術、人工智慧AI算力,利用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等政策,加上拉攏荷蘭、日本等盟友,以限制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出口到中國的方式,來阻擋其發展。




    尤其在人工智慧AI方面,更是限制Nvidia、AMD、英特爾的AI相關高階算力晶片出口到中國。不過,美國並未限制中國企業租借雲端算力,算是留了一道口,部分美國企業會將AI伺服器的雲端算力,租借給中國企業使用。




    隨著高階製程技術、AI算力的防堵佈局完成,美國逐漸轉向中國的半導體成熟製程。




    由於中國的先進製程發展,其機台設備的採購受到美國出口管制嚴格限制,因此中國逐漸將重心移到成熟製程產能的擴充。另一個原因是,28奈米到40/55奈米的半導體製程,其實對終端產品而言的應用範圍最廣。因此,成熟製程產能成為中國半導體廠擴產的重點。




    不過,中國經歷多年來積極擴產成熟製程產能後,也開始陷入嚴重產能過剩,殺價競爭的循環中。




    美國在封鎖中國高階製程和AI算力晶片後,開始將目標放向中國的成熟製程。之前,許多中國半導體廠擔心成熟製程的機台設備會被限制採購,所以不斷提前購買成熟製程相關的設備,也間接使得許多美系和歐系半導體設備大廠的中國訂單占比不斷攀高。




    據了解,美國限制中國成熟製程的方法,不會是針對機台設備發出限制令,而是採用關稅壁壘,避免內含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的產品,低價銷往海外。並且,認定標準會從最終封裝地點,改為追溯晶片和光罩產地是否是中國製造。




    另一個美國關稅壁壘產生的影響,是一旦川普真的採用全關稅政策,即使是台灣生產或韓國生產的晶片,都可能會被加稅。畢竟川普也曾說過台灣半導體搶走太多美國人的工作,應該要向台灣加稅。




    雖然關稅部分的不確定性太高,但已經讓部份業者感到憂心。同時,也在觀察,是否會因為擔心川普上台後的關稅政策,而在下半年會有提前下單的動作出現,屆時恐會再度打亂半導體供應鏈的正常供需狀態。




    另外,一旦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增加關稅,一來會加速當地外商的訂單轉出中國。另一方面,外商在中國當地的投資也會放緩或撤出,半導體封測廠商尤其明顯,包括日月光、京元電、力成、南茂等都陸續出脫當地轉投資的持股。

    相關新聞:

    台積電預防反壟斷和關稅大刀,「自宮」市佔率降至28%

    中國成熟製程殺價搶市占奏效!宣布繼續擴產,CIS、面板驅動IC高度承壓

    中國DRAM產能即將大軍壓進!台系記憶體廠陷入高庫存、低買氣的困局
  • View More 力旺OTP完成N5A驗證_繁中.png
    半導體

    攻車用晶片!力旺OTP完成台積電N5A製程可靠度驗證

    力旺宣布其安全強化型一次可編寫(OTP)矽智財NeoFuse,正式完成台積電N5A製程完成可靠度驗證。(N5A製程是台積電5nm技術平台中,針對車用的強化版本。)
     



    隨著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的普及,車用晶片必須具備高速運算的能力,並受嚴格的安全標準所規範,N5A製程讓高速運算技術得以實現在車用晶片領域。
     



    力旺表示,台積電N5A製程完成可靠度驗證的NeoFuse OTP 標榜多功能特性,可支援高性能或低功耗的應用,附帶強化安全性的額外優勢。安全強化型的NeoFuse OTP採用力旺的物理不可複製功能(PUF),為IC定錨信任根至硬體層。記憶體陣列採用寬頻輸出設計,讓客戶能夠利用額外的I/O實現ECC功能,進一步保障可靠性。
     



    NeoFuse OTP 也具備完整的設計模擬,包括電遷移/老化,並遵守 N5A所有的設計規則。設計與測試結果方面,溫度容差可擴展至150°C,且寬廣的電壓範圍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可滿足各種汽車應用要求和嚴格的標準。延續力旺的OTP在市場上的長期優勢,在N5A製程上同樣毋需額外光罩,免除可觀的額外成本。
     



    力旺電子業務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盧俊宏表示,當今消費者對駕駛體驗的期待遠高於過去,無論是自動駕駛、高階的資訊娛樂系統還是電動化,這些需求讓車內電子產品大幅增加,其中許多IC需要具有最高安全性的高性能計算。經N5A驗證的NeoFuse OTP同時滿足了上述需求、並符合車用電子安全標準,如AEC Q-100,目前已有客戶採用力旺的解決方案。
     



    台積電設計建構管理處負責人Dan Kochpatcharin表示,與開放創新平臺OIP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可以滿足汽車應用領域強勁的算力需求,例如AI駕駛輔助,與力旺的新的里程碑讓設計人員能夠利用台積電最先進的技術及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在車用領域實現前所未見的效能與功耗。」
  • View More qualcomaipc.jpg
    半導體

    高通AI PC首戰未能叫好又叫座,英特爾開始被期待?

    高通為AI PC敲鑼打鼓了一年,更是強力主打口號“PC正在重生”,試圖將AI PC的氣勢炒到最高點。只是,近期不少評測報告都反應AI PC有遊戲功能跑不動、無法執行部分軟體的問題,演變成高通+微軟打頭陣的AI PC大戲,後續恐有叫好不叫座的隱憂。
     



    過去數十年來,PC的運作都是微軟Windows+英特爾x86處理器的組合。1990年代起,「Intel Inside」更是所有PC和NB的正字標記,標誌著英特爾的光輝歲月。但這次的AI PC時代揭幕,打頭陣的處理器居然不是英特爾,而是「Arm Inside」的高通處理器晶片。
     



    「Arm Inside」的處理器在PC領域中蠶食鯨吞,關鍵里程碑應該算是2020年蘋果推出M1,宣布放棄用了20年的英特爾架構,成功採用自研的Arm架構處理器,成為全球第一家PC產品而不用依賴英特爾或是AMD的公司,更讓全球的晶片開發商更積極探索Arm架構應用在PC的可行性。
     



    然而,這次AI PC大戲登場後,意外地市場居然又開始期待起英特爾了,這是怎麼回事?
     



    隨著各品牌的AI PC在市場上開賣後,很多評測主都紛紛發現採用高通Arm架構的Snapdragon處理器的AI PC,居然無法執行遊戲和部分程式,暴露出Windows on Arm的最大缺點是軟體相容性問題。
     



    不得不說,蘋果M1捨棄英特爾而採用Arm架構處理器,不是Arm有多厲害,是蘋果夠強大。同樣是採用Arm架構,這次高通領銜主演的Windows on Arm不像蘋果這麼強運,而是又再一次遇到困難。
     



    Windows on Arm始終面臨開發者工具的兼容、開源環境等問題,當然有人把問題核心指微軟,認為微軟的開發者工具鏈一向不友善Arm,而開發者在Windows on Arm的體驗性不佳,導致對x86的黏著度更高,變成一個彼此責怪的負循環。
     



    此前,英特爾曾公開表示,Arm以模擬方式支援PC軟體,但使用者的體感仍與x86平台差距甚遠,會持續凸顯英特爾耕耘長久的生態鏈價值。
     



    回過頭來,也可以說蘋果自己研發的Arm架構處理器會如此成功,是因為是跑自家OS系統,畢竟蘋果也無法甩鍋給微軟。
     



    採用高通處理器的AI PC當然也有很多優點,第一是省電續航的表現力非常出色,可以維持一整天時間。二是可以在離線狀態下也可以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功能。基本上只要不跑太複雜的軟體,不會出什麼太大問題。簡而言之,Windows on Arm處理器陣營的AI PC最大賣點是省電、續航,其他軟硬體的問題先暫時不要要求太高。
     



    對比AI PC正式發布之前的雄心勃勃,高通的首波並未如預期收割各種溢美之詞,但這只是高通進軍PC的第一步,還有進步空間是正常的。
     



    外傳,微軟和高通的AI PC的獨家合作協議到2024年底,2025年聯發科和Nvidia合作開發Windows on Arm處理器會接著問世,接棒炒熱Windows on Arm處理器,更進一步挑戰x86架構CPU地位,而英特爾領銜主演的x86版本AI PC即將第三季上市。AI PC確實讓PC重生,對Arm、英特爾,甚至是對高通、聯發科這些傳統手機晶片的玩家,未來都是重要戰場,而最大贏者可以是消費者,大家可以多看看、多比較,然後做出最棒的購物選擇!

    相關新聞:
    COMPUTEX「面子」讓給黃仁勳,高通賺「裡子」就盆滿缽滿

    AI PC大戰開打,高通拿下首局勝利

    生成式AI的時代弄潮兒,高通如何成為接棒者?
  • View More 晶合集成.png
    半導體

    中國成熟製程殺價搶市占奏效!宣布繼續擴產,CIS、面板驅動IC高度承壓

    中國半導體在國產替代的大目標下,成熟製程經歷一波瘋狂大擴產,晶圓代工價格一度更是殺價成紅海。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自谷底回升,上半年面板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WiFi晶片急單湧入,中國12吋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幾乎都是滿載,為了持續擴大市佔率,日前更是宣布繼續擴產。
     

    晶合集成2023年第四季的產能利用率95%,受惠手機零組件庫存逐漸消化,需求自谷底反彈後,從2024年3月起,晶合的12吋晶圓產能一直處於滿載狀態,6月產能利用率更達到110%。
     



    晶合指出,目前在手訂單超過現有產能,在供不應求下,公司決定繼續擴產,預計2024年總擴產約3萬~5萬片,主要以高階CIS產品為擴產主力,其次是面板驅動IC。
     



    值得注意的是,晶合的戰略目標是以價格戰來獲取市占率,之前為了從面板驅動IC切入CIS代工,12吋CIS晶圓報價一度低於1000美元,業界直呼這種價格是「不可思議」。而晶合這種先聚焦面板驅動IC,後拉抬CIS的戰術也確實奏效,帶給競爭對手不小壓力。
     



    半導體業界指出,與台積電、聯電這種通吃型的晶圓代工廠不同,晶合屬於專精型的晶圓代工廠,與世界先進、力積電極度相似。因此,晶合在面板驅動IC和CIS感測器兩大領域的步步逼近,又有中國晶片自給自足國產化的大目標前提下,帶給世界先進、力積電不小壓力。
     



    中芯國際日前法說會中也指出,原本預期2024年景氣會還有一次往下循環,但因為急單挹注,自2024年2月以來12吋晶圓廠的平均產能都是滿載,8吋晶圓則還需要一段時間消化完庫存後才能拉高利用率。
     



    同時,中芯國際也指出,全球流行「Local for Local」的做法,中芯在深圳、北京、臨港12吋廠也都持續擴建,而且設備採購訂單都發出去,投資都會如常進行。不過,中芯國際也因為新產能的攤提折舊,加上本土成熟製程的殺價內捲,第一季毛利率降至13.7%,預計第二季毛利率會進一步下降至9~11%。
     



    業界認為,中國晶圓代工廠因為有國產化的大背景,以及因應美國進一步關稅制裁,半導體擴產的策略會持續加碼,短期看重的不會是利潤,而是先搶市占率,卡位這一波國產化商機。以晶合集成來看,最難熬的階段算是熬過去了,所以宣布繼續加碼擴產CIS感測器和面板驅動IC,等拿下市占率,未來就可以有喊價話語權。
     



    晶合指出,目前已經實現55nm代工平台50M單晶片、高像素及1400萬堆疊式影像感測器晶片量產,同時也完成40nm OLED顯示驅動晶片首次成功點亮面板,將於第二季實現小批量的量產。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也指出,2025年中國大陸晶圓製造產能將占全球晶圓總產能約30%,尤其是成熟製程晶圓廠。2024年中國大陸晶圓廠產能年增14%,達每月885萬片晶圓,2025年更達到單月1010萬片晶圓,將占全球整體晶圓產能約30%。
     



    整體來看,這一波半導體庫存調整的時間蠻長的,高達4~6季,從原本只有AI相關晶片受惠,最後熬到連手機、消費性、通訊等晶片也逐漸恢復正常庫存水位。
     



    中國晶圓代工廠因為有手機急單,2024年以來復甦特別快,逐漸邁入四部曲:急單湧入、產能滿載、調漲代工價、持續擴產。不過,未來成熟製程產能會越來越多,這塊市場未來也絕對是越來越激烈,代工價格的調漲也是有限,要看需求是否能穩定而持續的復甦。

    相關新聞:

    中國DRAM產能即將大軍壓進!台系記憶體廠陷入高庫存、低買氣的困局

    中國大基金三期撒480億美元鎖定三大目標:AI晶片、ASML機台替代、HBM存儲

    達發看旺旗下四大產品線,九暘要先調體質拼損平 

    台積電魏哲家看COMPUTEX“黃仁勳炫風”,暗示Nvidia晶圓代工需要“漲價”



     
  • View More 達發1.JPG
    半導體

    達發看旺旗下四大產品線,九暘要先調體質拼損平

     
    剛剛入股九暘的達發科技近期市場討論度非常高,在週五的股東會後,達發也舉行了一場媒體座談茶敘,由董事長謝清江和發言人謝孟翰主持,暢聊公司未來的營運展望。
     



    達發科技在官方網站上這樣定位自己:達發科技與聯發科是「大小平台,分工合作」,提供「網通基礎建設」與「高階 AI 物聯網」晶片,其中網通相關晶片占營收41%,物聯網晶片占營收54%。
     



    再細分至旗下四大產品線分別為乙太網路、固網寬頻、藍牙音訊、衛星定位。謝清江看好這四大產品線在2024年都能持續成長,其中對藍牙音訊晶片和固網寬頻晶片尤其看好,預計這兩條產品線在2024年對營收占比可各達40%,而藍牙音訊晶片的營收更有機會能創下新高。
     



    藍牙音訊晶片方面,達發表示應用面已經擴展至電競、助輔聽領域,並且開始布局藍牙6.0技術。
     



    固網晶片方面,2023年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標案延遲一年,直到2024年2、3月才又陸續開標,且下半年又有歐美電信商的標案接棒,這部分今年表現會不錯。
     



    衛星定位晶片方面,達發也與聯發科和Nvidia合作,搭配使用在車載平台上。此外,達發和聯發科也有佈局機頂盒STB領域。
     



    乙太網路佈局上,達發剛取得九暘的持股。達發日前宣布入股九暘,躍升為持股29.3%的最大股東,整個泛聯發科集團對九暘持股提升至42.9%,達發董事長謝清江也正式兼任九暘董事長一職。
     



    九暘最具競爭力的技術是乙太網路供電PoE(Power over Ethernet),利用網路線的能力將電力輸送給裝置的技術,不需要像傳統裝置同時需要網路連線和電源連線,而是直接由網路連接器供電,不用額外電源插座。
     



    談到未來達發與九暘如何分工與成長? 謝清江指出,九暘仍會專注做PoE,其擅長的主流規格在1G以下,主要是10M/100M,而達發擅長的規格是1G以上,未來有互相搭配合作的機會,主要看各自客戶的需求。
     



    同時,謝清江也強調,九暘毛利率較低也是因為規模小,無論是晶圓代工、封測的成本都比較高,未來可以利用集團資源進行調整,讓九暘的毛利率接近達發平均毛利率。因此,九暘短期的目標是先拼損益兩平。
     



    據估計,整個乙太網路潛在市場規模達2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規模,達發透過這次入股九暘,將技術與產品從GbE擴大至 GbE 以下的 FE (Fast Ethernet)和PoE技術,產品線更為完整,另外還有亞信專長的PC介面乙太網,同時聯發科在5G、Wi-Fi、智慧電視、車用等平台都有乙太網切入機會,未來三家公司合作的機會面擴大。







    另外,市場十分關心達發在光通訊模組領域上的進度。達發指出,在該領域投入技術開發至少五年,目前50G SerDes規格產品已經開始出貨,用於400G光模組,出貨給CSP客戶,同時也正在研發112G SerDes規格,未來可用於 800G 光模組。
     



    目前達發在光通訊產品的營收貢獻十分有限,該領域需要時間讓技術迭代,長期來看目標是和乙太網路、衛星晶片貢獻相當,接近10%上下。


    相關新聞:

    COMPUTEX「面子」讓給黃仁勳,高通賺「裡子」就盆滿缽滿

    30年前,張忠謀主動打電話給黃仁勳,開啟兩家公司合作情緣

    英特爾基辛格放下「傲慢」擁抱台灣,應給予掌聲

    Arm新一代CPU+GPU,聯發科天璣9400採用,首發機種vivo X200系列
  • View More 晶片.JPEG
    半導體

    中國DRAM產能即將大軍壓進!台系記憶體廠陷入高庫存、低買氣的困局

    AI應用需求的高寬頻記憶體HBM,以及AI PC換機潮需要的DDR5,是AI大時代下所需要的兩款晶片,全數都掌握在三大國際記憶體廠手上,這是巨頭們的競技主戰場!台灣記憶體供應商中,唯有南亞科將在2024年中首度切入DDR5供應行列,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不過,近日記憶體市場的氣氛,一反之前欣欣向榮的基調,開始出現眾多雜音,主要有三方面疑慮:首先,市場傳出南亞科年中量產的DDR5鎖定5600MHz(DDR5最低時脈4800)認證時間可能會比預期長,開始擔心其DDR5放量的時間點可能延後。對此南亞科回應:「謠言!沒有這種事。」
     

    再者,DRAM現貨價格始終很冷清,持續與合約價表現嚴重脫鉤,主要是反應終端需求沒有起色。最新的618促銷檔期對整個消費市場的刺激仍是有限,DDR3和DDR4沒有循之前預期有補漲跡象,反而是價格更疲弱。由於DDR3和DDR4本身就一直有庫存偏高的問題,現在買氣無法點火加速消化庫存,恐會加劇之後價格走跌。
     



    第三,是來自中國DRAM產能將持續放大帶來的壓力。長鑫存儲這幾年一直是美系半導體設備廠的大買家之一,擴產的產品集中在DDR4利基型記憶體、LPDDR5行動記憶體等,與台系記憶體南亞科、華邦兩家供應商基本上是狹路相逢,長期目標長鑫月產能上看超過30萬片。
     



    市場期待南亞科在2024年中之後,可以快速駛上DDR5賽道,部分產能加速遠離中國漸漸握有主導權的DDR4戰場,避免中國DRAM產能大舉開出。這一切都要看南亞科在年中後,轉進DDR5的速度夠不夠快,2024年下半成為南亞科很關鍵的時期。
     



    此外,傳出長鑫存儲除了現有合肥、北京兩地的晶圓廠,也要在上海唐鎮成立據點,是否會投入相同產品線建置,或是有其他規劃尚不得而知。同時,也傳出長鑫有IPO的計畫,估值將不低於1000億元人民幣。
     



    以製程技術角度來看,美國的出口管制清單將長鑫限制在18nm製程以下,意思是長鑫在採購先進製程機台設備時,18nm以下的設備會受到限制。目前長鑫是以自主研發介於18nm和19nm的技術,也不斷拉高國產設備使用的比重。
     



    在產能方面,三期全開的滿載產能可能高達單月36萬片,一旦全產能運行,對於整個利基型記憶體市場帶來的壓力將十分巨大。
     



    雖然長鑫的晶片主要還是滿足中國內需市場的消費性產品為主,但長期來看,如果是處於消費需求不能提升,而持續產能過剩下,各種低價產品的輸出和外溢是絕對會發生。
     



    短期看記憶體市場有兩個觀點。第一,DDR4和DDR3短期的問題在買氣不振和庫存仍高,DRAM現貨價格仍是下跌。大家看好7、8月傳統旺季會有需求刺激買氣,然若是今年走上旺季不旺的格局,DDR4和DDR3加速拋出庫存,恐讓價格更疲弱。
     



    第二,AI PC是今年COMPUTEX最大賣點,更是整個科技產業寄與厚望的殺手級應用。高通高喊的「The PC Reborn」僅是開短而已,這是PC產業大復興的機會,不會是短線炒作的商機而已。不過,假如首波AI PC買氣有限,DDR5價格不排除會出現補跌。
     



    長線而言,要密切觀察的當然是中國DRAM廠的擴產會逐漸傾巢而出。首當其衝的不會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記憶體大廠火拼的HBM和DDDR5戰場,受到正面衝擊的都是台系記憶體廠南亞科和華邦的DDR4/DDR3/LPDDR5等產品,因此這部分要滾動式觀察其發展。

    相關新聞:

    30年前,張忠謀主動打電話給黃仁勳,開啟兩家公司合作情緣

    英特爾基辛格放下「傲慢」擁抱台灣,應給予掌聲

    COMPUTEX「面子」讓給黃仁勳,高通賺「裡子」就盆滿缽滿
  • View More qualcomm.PNG
    半導體

    COMPUTEX「面子」讓給黃仁勳,高通賺「裡子」就盆滿缽滿

     
    COMPUTEX 2024最大贏家是誰? 教你「一個COMPUTEX,各自解讀」的秒招。
     



    Nvidia黃仁勳:這還用說,當然是我!連續兩周全台灣媒體從早到晚都跟著我,還有熱情的女粉絲挺胸而出要簽名,蘋果庫克有這種待遇嗎?
     



    英特爾基辛格:做人要以德服人,怎麼可以用「吃」服人!你看大家都椰榆我,每一家都說CPU性能比我好,我有翻臉嗎? 我還不是陪笑臉到處簽名拍照!論胸襟,我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高通艾蒙:我就問一句,現在上市的AI PC哪一家不是用高通,有誰用x86? 我不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贏家!



    (以上均為人工設計告白)
     



    這次COMPUTEX最大賣點就是AI PC,2024年下半賣得好不好還不知道,但所有品牌PC廠第一波都是用高通的解決方案,說高通是贏了「裡子」的最大受益者,是一點也不為過。
     



    高通總裁暨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穿上他每次在夏威夷峰會都會穿,且印有高通Snapdragon紅色大LOGO的招牌小白鞋,迎戰COMPUTEX 2024高喊:「The PC Reborn!」
     



    在智慧型手機、PC、車用,大家對高通的處理器驍龍(Snapdragon)都不陌生,「X Elite」是高通在驍龍平台架構下,推出全球第一顆能支援微軟Copilot+算力需求的AI PC處理器。
     



    高通指出,搭載驍龍XElite系統的Windows筆電,電池續航力將是傳統PC的兩倍長,在運作部分AI功能時,耗能效率更提高超過100倍,且高通的驍龍X和微軟CoPilot+將進入「所有的PC形式」,合作夥伴包括宏碁、華碩、戴爾、惠普、三星、聯想。
     



    過去PC上的處理器一向是英特爾、AMD、蘋果M系列晶片獨大,高通的優勢在智慧手機上,但為何微軟在進軍AI PC領域時,會率先選擇與高通合作,而不是循過去Wintel(微軟Windows+英特爾Intel)的路線?
     



    在CPU中加入NPU(神經處理單元),是在PC中實現AI效能的路徑,非常適合運行大型語言模型和複雜的演算法。高通成功實現了透過全新打造的NPU帶給AI PC更好的性能,功耗表現也更優異。
     



    在性能方面,比蘋果M3高出2.6倍、比英特爾的Core Ultra 7高出5.4倍。在CPU上,Snapdragon X Elite在相同ISO功率下提供51%更快效能,CPU達到相同峰值效能時功耗較競品低65%。
     



    根據微軟對於AI PC定義,NPU須具備40 TOPS的算力,16GB記憶體、256GB SSD等硬體標準,加上可存取最先進AI模型且具備全天電池續航力。
     



    艾蒙講得更直接:搭載x86架構是「昨日的電腦」,內建高通處理器的AI PC才是「明日的電腦」。
     



    難怪在這次COMPUTEX期間,高通在捷運廣告看板、捷運車廂撲天蓋地做足宣傳廣告高喊「The PC Reborn」,高通確實是AI PC硬體上的最大贏家!
     
    相關新聞:

    英特爾基辛格放下「傲慢」擁抱台灣,應給予掌聲

    30年前,張忠謀主動打電話給黃仁勳,開啟兩家公司合作情緣 分享至Facebook

    Arm新一代CPU+GPU,聯發科天璣9400採用,首發機種vivo X200系列 分享至Facebook

    美光COMPUTEX進行武力展示,HBM進度成為全場焦點
  • View More intel pat.JPG
    半導體

    英特爾基辛格放下「傲慢」擁抱台灣,應給予掌聲

    Computex 2024特別熱鬧,火藥味也十分濃厚。AMD和高通輪番上場直球對決自己的CPU優於英特爾,Nvidia黃仁勳是絕對的GPU宣道者,更不用說還有Arm和聯發科、Nvidia的強大結盟。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Computex 2024開幕主題演講中大力反擊Nvidia指出,不認同黃仁勳一直讓你們所想信的(傳統處理器在AI時代已失去動力)觀點,摩爾定律(Moore’s Law)明明還活得好好的!
     



    基辛格強調,英特爾作為PC晶片的領導廠商,依然對AI普及有重要的影響力,現在的AI風潮就像25年前的網際網路時代初臨,潛力十分巨大,是推動半導體產業規模在2030年前達到達1兆美元的最大推動力。
     



    他更強調,英特爾從半導體製造到PC、網路、邊緣運算和資料中心等領域都有全面佈局,最新推出的Xeon、Gaudi和Core Ultra平台,更可以結合英特爾的硬體和軟體生態系,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協助合作夥伴搶攻未來龐大的商機。
     



    不僅如此,基辛格這次來台參加COMPUTEX,更是頻頻對台灣公開「示愛」表示,英特爾與台灣合作夥伴深耕39年,「 IT」是Intel +Taiwan,還表示感謝台積電的先進技術助攻,讓英特爾的Lunar Lake成為AI PC重頭戲。 徹底改頭換面一改過去常常把台灣很危險、對台積電不太友善的言論掛在嘴邊。他身段放得極低,COMPUTEX期間還去合作夥伴的攤位站台、簽名。
     



    雖然在COMPUTEX上,大家都喜歡拿英特爾開玩笑,拿英特爾的CPU來彰顯自家性能,但不得不說,基辛格肚量很大,想想英特爾是一家多麽驕傲的公司,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曾這樣形容基辛格「有點不客氣,對台積電也很不客氣!」
     

    在英特爾的官方網站上對自己公司文化的描述是:「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改變世界的技術,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基辛格更曾公開表示,英特爾過去給客戶「傲慢」的感覺,現在英特爾要好好找回「Grovian」葛洛夫式文化和「Tick-Tock」(產品以製程微縮和處理器架構更新方式交替)的節奏性。






    今年56歲的英特爾,曾經是全球半導體龍頭、最偉大的企業之一,驕傲是其來有自。但為什麼基辛格這次的台灣行,會出現這麼大的轉變?
     



    因為他很清楚,只有台灣在全世界擁有完整的AI硬體產業供應鏈,加上台積電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更是能幫助英特爾重返榮耀的唯一路徑,沒有第二個法子。
     



    英特爾最新的處理器Lunar Lake原本是要採用自己的 20A 節點半導體技術,後來卻是以台積電3nm製程N3B製造。這背後代表的最大意義在於,Lunar Lake是英特爾第一次把最高階x86核心處理器給委外生產,在此之前,最核心的x86處理器都是英特爾自己生產。
     



    台積電與英特爾過去曾合作低階Atom處理器。英特爾上一代Meteor Lake還是採用自己的Intel 4製程,加上台積電5nm製程的繪圖晶片塊(GFX tile)、台積電6nm的系統晶片塊(SoC tile)及輸出入晶片塊(IOE tile)。
     



    英特爾接下來針對DT和電競的NBArrow Lake平台,會採用自己的20A製程? 還是台積電3nm製程? 傳出可能混用,部分自己的Intel 20A,部分由台積電3nm製程代工。
     



    基辛格在COMPUTEX主題演講中也在台上展示了Panther Lake晶圓。英特爾將會在2025年推出Panther Lake,將是第一次採用英特爾自己的18A節點。
     



    同時,對於眾多競爭對手為了搶占AI PC大餅,紛紛將槍口對準英特爾之際,公司也強調,英特爾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的AI PC處理器數量,已超過所有競爭對手的總出貨量。即將推出的Lunar Lake處理器,將為來自20家OEM廠商、超過80款不同型號的AI PC提供強大運算效能。英特爾也預計在今年出貨超過4,000萬個Core Ultra處理器,進一步鞏固其在AI PC領域的領先地位。
     



    英特爾更以共同創辦人之一Gordon Moore曾說:「所有已完成的事都能夠被超越」來宣示英特爾對AI未來發展藍圖和技術佈局的決心。
     



    重返英特爾至今滿三年的基辛格,重建英特爾之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從初期的自信滿滿,對台灣、台積電都砲火猛烈,三年後的今天,不但在全球佈局上與聯電建立起合作關係,基辛格這次來台灣更是把身段放得極低,熱情擁抱台灣與供應鏈,更是公開讚美台積電。無論如何,還是要給予放下「傲慢」的基辛格一點掌聲。
     



    基辛格曾經在回鍋出任英特爾CEO時興奮說道:「今天我在這裡從事我夢想的工作,心中興奮之情猶如我18 歲第一次走進英特爾。」 不知道今日的基辛格,是否仍保有回鍋英特爾第一天時的興奮之情。

    相關新聞:

    30年前,張忠謀主動打電話給黃仁勳,開啟兩家公司合作情緣

    中國大基金三期撒480億美元鎖定三大目標:AI晶片、ASML機台替代、HBM存儲

    台積電魏哲家看COMPUTEX“黃仁勳炫風”,暗示Nvidia晶圓代工需要“漲價” 
  • View More 大基金三期.jpeg
    半導體

    中國大基金三期撒480億美元鎖定三大目標:AI晶片、ASML機台替代、HBM存儲

    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於2024年5月24日成立,註冊資本3440億RMB(約480億美元),超過大基金第一、二期總和,預計三期會投入三大領域:先進製程晶圓代工解鎖AI算力晶片、解決被ASML卡脖子的曝光機技術,以及擴大NAND Flash和DRAM產能和研發生產HBM晶片。
     



    大基金第三期第一大股東為財政部,持股17.44%,合計共19 位股東,相較第二期27個股東減少。 最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地方政府只有北京、上海、廣東三地,不同於過還有合肥、武漢、成都、重慶等。 若要解讀更深一層意義,應該是投資力量更集中,不再像過去讓半導體投資、晶圓廠遍地開花。
     



    大基金三期的成立,除了資金是一、二期的總和超達3440億RMB,總註冊資金3440億大致可分為四類:
     

    • 中央財政 1060億


     財政部600億
     國開金融360億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100億


    • 地方國資950億(主要北京、上海、廣東三地)


    北京國資350億,其中亦莊國投200億、北京國誼億元150億
    上海國資300億,由上海國盛出資
     廣東國資300億,其中深圳鯤鵬170億、廣州產投90億、粵財投控40億


    • 銀行1140億


    中國建設銀行215億
    中國銀行215億
    中國農業銀行215億
    中國工商行215億
    交通銀行200億
    郵儲銀行 80億


    • 央企290億


    中國誠通100億
    中國菸草100億
    華潤集團 50億
    中國移動 40億





    大基金三期到底會投資在哪些領域?  根據研判,會聚焦在三大方向:




    第一,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製造和先進封裝如CoWoS等。 第三期會著重在佈局半導體製造,但不會是成熟製程,因為中國的成熟製程產能已經過剩,真正缺乏的是AI晶片算力,尤其是Nvidia的GPU平替方案。
     



    現在中國有非常多GPU、AI加速卡設計公司像是壁刃、摩爾線程、沐曦、天數智芯、燧原,CPU公司有海思、兆芯、龍芯、飛騰、海光、申威等,但沒有先進製程,預計大基金三期會在這部分著力。
     



    第二,擴大NAND Flash和DRAM記憶體晶片的產能,並且朝向HBM發展。 中國內需的記憶體晶片用量非常大,且中國的武漢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已經量產,前者卡在設備被禁運,後者要朝更高技術開發生產,相較於AI晶片,中國的記憶體晶片完成國產替代概率更高且是現在進行式,大基金三期目標是擴大產能,增加市佔率。
     



    日前合肥長鑫、通富微、華為已申請HBM技術相關專利,長鑫也與通富微合作開發HBM晶片,一步步邁向HBM3。 大基金三期是要解開AI算力瓶頸,儲存技術端的HBM研發也要同步配合。
     



    第三,進一步完成半導體關鍵設備與材料的國產替代,由重點在光刻機、光阻等,像是蝕刻等機台國產化產品已經非常成熟,未來重點會是ASML替代的產品。 要說替代太沈重,但未來ASML不單是極紫外光EUV機台不能進入中國,部分成熟製程DUV設備自2024年開始都會落實禁運,因此替代ASML機台會是未來中國在國產設備領域研發的重點。
     



    其實,大基金二期已經重點扶植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也帶動許多民營投資基金大舉投入這兩大領域,導致設備和材料成為兩大最「卷」的領域。 但光刻機的研發與投資不是民營投資做得來的,需要規劃性帶領。
     



    三期的註冊金額為470億美元,實際募款額應該更大。 尤其,如果要肩負先進製程、ASML機台開發、記憶體晶片擴產等三大任務,需要更多的資金。 台積電光是一年資本支出就要300億美元。 另一個觀察點是,根據向大基金三期注資的銀行公告,出資額將在10年內實繳到位,470億美元金額看似很大,但出資方分10年投入其實也還好。
     



    大基金第一期成立於2014 年,註冊資本987億,總募資規模達1387億RMB,重點投向晶片製造領域,撬動了5,145 億元社會資金(包括股權融資、企業債券、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 )。 大基金第一期於2018年投資完畢,細數投資標的,製造67%、設計17%、封測10%、設備和材料類6%,被投企業包括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上海華虹 、長江存儲、紫光展銳、華大九天、三安光電、長電科技、北方華創和中微半導體等。
     



    大基金二期成立於2019年10月,規模超過2,000億RMB,投資標的涉及全產業鏈,半導體製造佔比高達75%、EDA/設計佔10%、封測2.6%、設備及材料10%, 以及少數的應用類。 大基金二期最大投資為中芯國際,其他重點投資聚焦在設備和材料,包括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清洗設備、矽晶圓、光刻膠、光罩版、電子特氣等。

    相關新聞:

    台積電延續兆元市值的秘密,都藏在這一張圖裡

    50%關稅加上去,恐讓中國成熟製程產能過剩更嚴重,「國產化」速度勢必提前

    慧榮苟嘉章:AI帶動伺服器強大需求,NAND Flash價格下半年續漲
  • View More SMI.JPG
    半導體

    慧榮苟嘉章:AI帶動伺服器強大需求,NAND Flash價格下半年續漲

    要說AI拯救全世界是一點也不為過!2022年底OpenAI刮起的炫風,到2024年都還是熱騰騰的巨大商機。NAND Flash控制晶片大廠慧榮SMI總經理苟嘉章指出,Nvidia囊括AI領域90%市占,其霸主地位在未來3~5年內都很難被撼動,且未來AI算力從雲端會逐漸下放到邊緣端,對存儲產業而言會是史上難得一見機會!
     



    即將登場的COMPUTEX 2024也是宛如全球科技界的AI盛會,不但Nvidia、AMD、英特爾、高通、Arm等科技巨頭齊聚一堂,除了AI帶動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繼續火熱,更有AI PC、生成式AI手機題材要開始發酵,AI幾乎拯救了全世界的科技產業!
     



    苟嘉章也認為,受惠資料中心對於NAND Flash的需求旺,雖然現貨通路端買氣不佳,但資料中心的需求非常強勁,需要的存儲容量從原本4~8TB增加到32TB,估計NAND價格漲到2024年下半年沒問題,一直到2025年上半年目前都沒看到敗象。
     



    從供給端來看,苟嘉章也分析,NAND Flash原廠2024年才剛剛轉虧為盈,開始賺錢而已,恢復正常生產會循序漸進,且不會躁進馬上擴建新晶圓廠,大家有志一同以利潤為優先,先把虧的錢賺回來再說。
     



    SK海力士第一季毛利率39%,美光20%,據了解,至少要等這些NAND Flash原廠的毛利率連續數季站穩40%以上,才會考慮增加新產能,至少今年都會是NAND Flash存儲產業的甜蜜年。
     



    存儲產業在供給端的另一個觀察是各大廠的軍備競賽都集中在DRAM HBM記憶體。最近才傳出三星的HBM3過熱,沒通過Nvidia測試,三星要取代SK海力士成為HBM龍頭的夢想,只能再等等,日前三星才宣布半導體負責人換帥,就是因為AI進度落後之故。
     



    業界透露,其實SK海力士現在的HBM技術團隊,其實當初是從三星過去的,三星現在應該是悔不當初。事實上,三星這幾年在Foundrr和Memory兩大關鍵版圖上都狂掉隊很明顯,這與接班人李在鎔2017年入獄有很大關係。這麼大的財閥企業群龍無首,估計各個事業部的負責人也不敢拍板做大決定,等到2021年李在鎔特赦出來,世界早已經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三星要奮力追趕,自然需花上更多的功夫。
     



    苟嘉章的觀點是,三星在記憶體領域長期奠定很深遠的記憶實力,未來在HBM發展上仍是很有機會,且現在最著急的人應該是Nvidia,因為如果HBM主要供應都掌握在一家手裡,Nvidia的AI產品在產能和價格上會一直無法取得更高主導權,因此Nvidia一定會協助三星HBM技術盡快有突破。
     



    另外,他也表示QLC NAND也很適合用在資料中心,慧榮會和NAND Flash大廠、模組廠、服務器廠商一起推動AI發展。另外,生成式AI手機會是一大機,平價手機也需要AI功能,未來各項應用對於存儲需要的容量會呈現爆炸性成長。

    相關新聞:

    台積電延續兆元市值的秘密,都藏在這一張圖裡

    AI PC大戰開打,高通拿下首局勝利

    盧超群:DRAM回暖旺到2025年,報價重回疫情前水平

    群聯:不跟進中國模組廠低價拋售NAND Flash,下半年AI PC生意樂觀
     
  • View More 張曉強.JPEG
    半導體

    台積電延續兆元市值的秘密,都藏在這一張圖裡

    今天台積電技術論壇上,2024年3月升任共同營運長,現任台積電業務開發、海外營運辦公室資深副總暨副共同營運長的張曉強現場金句連發:
     




    台積電做系統整合超過20年,領先推出CoWoS技術,我相信在座各位都可以拼出C-o-W-o-S-.......有天我發現連電視台主播都會拼這個詞,你要是沒聽過CoWoS,大概是外星人了!

     


    過陣子也不用我和Cliff上台來演講了,create一個AI來講就好!

     


    (現場張曉強show出一張PPT標誌著Nvidia近代GPU產品採用台積電製程技術的性能成長曲線直線向上)他說:AI發展快速,Nvidia產品從V100採用N12、A100採用N7、H100採用N4,一直最新一代Blackwell採用N4P製程+CoWoS封裝讓算力成長1000倍,這迅猛的長曲線讓人想到了昨晚的Nvidia股價.......

     


    台積電今日技術論壇中,現場含金量最高的一張圖應該是3D Integrated HPC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AI。張曉強說這張圖是“Money Sheet”(既然價值連城,就不在此大放送!其實是因為現場是禁止攝影)從現場的圖上看,是一款用于HPC和AI的新封裝平台,並以矽光子來改善互聯。他表示矽光子技術已經量產,只是這是第一次引入HPC中,用在Data Center。

     


    如果有人要寫台積電歷史,一定要提到7nm,這是台積電第一次提供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在此之前都是IDM。之後台積電在2020年更領先進入5nm製程,2023年進入3nm製程。
     




    以下是今日舉行台灣場的技術論壇幾個重點:
     




    AI將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2030年全世界將有10萬個生成式AI機器人,生成式AI手機出貨量將達2.4億支。

     


    為了滿足AI運算需求,3D堆疊、先進封裝技術越來越重要,未來幾年將實現單晶片上整合超過2,000億個電晶體並透過3D封裝達到超過一兆個電晶體。

     


    2024年3nm產能比2023年增加三倍,但還是不夠用!!

     


    2020~2024年,先進製程產能的年複合成長25%,特殊製程產能的複合成長率10%。車用晶片出貨複合成長率約50%。

     


    SOIC在2022~2026年的產能複合成長100%,CoWoS在2022~2026年的產能複合成長超過60%

     


    台積電從2019年正式使用EUV設備,目前全球56%的EUV機台都在台積電。

     


    N3E已依計畫在2023年第四季進入量產,客戶的產品良率相當好。台積電也開發出N3P技術,已通過驗證,目前良率表現接近於N3E。N3P已經收到了客戶產品設計定案tape-outs,將於 2024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2nm是台積電第一次使用奈米片Nano-Sheet電晶體架構,目前進展非常順利,NanoSheet奈米片的轉換目標達90%,換成良率也超過80%,根據計畫2nm是2025年下半年量產。

     


    針對製程後段,會導入新製程與材料,將電阻/電容延遲(RC delay)降低高達10%。此外,為了強化功率傳輸,台積電也提供了超高性能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容(SHPMIM),其容量密度是上一代技術的兩倍之多。

     


    台積電進入埃米(angstrom)時代的A16,結合2nm製程+超級電軌(Super Power Rail)架構設計。




     






    A16 技術的超級電軌(Super Power Rail)架構是一種創新的最佳晶圓背面供電網路解決方案。A16 將供電網路移到晶圓背面而在晶圓正面釋出更多訊號網路的佈局空間,藉以提升邏輯密度和效能。此外,它還可以改善功率傳輸,並大幅減少IR 壓降。

     


    再者,台積電的創新晶圓背面傳輸方案也是業界首創,保留了柵極密度與元件寬度的彈性,是具有複雜訊號佈線及密集供電網路的HPC產品的最佳解決方案。相較於台積公司的 N2P 製程,A16 在相同 Vdd (工作電壓)下,速度增快8~10%; 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15~20%,晶片密度提升高達 1.10X。台積電計畫在 2026 年下半年量產。

     


    NanoSheet奈米片電晶體的下一代會是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架構,藉由不同材料的上下堆疊,讓垂直堆疊的不同場效電晶體更靠近,改善電流且密度增加1.5~2倍。台積電強調CFET不是紙上談兵,研發已經成功驗證在wafer siliocon上。





    台積電指出,當電晶體架構從平面式(planer)發展到 FinFET,並即將轉變至奈米片(nanosheet)架構之後,公司認為垂直堆疊的 nFET 和 pFET (即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是未來製程架構選項之一。

     


    台積電進一步指出,內部一直在積極研究將 CFET 用於未來製程架構的可能性。在考量佈線和製程複雜性後,CFET 密度將可提升 1.5 至 2X,除了 CFET,在低維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也可實現進一步的尺寸和能源微縮。再者,台積電也計畫導入新的互連技術,以提升互連效能。首先,對於銅互連技術,計畫導入一個全新的通路結構(via scheme),進而將業界領先的通路電阻(via resistance)再降低 25%。再者,計畫採用一種全新的通路蝕刻停止層(via etch-stop-layer),可降低約6%的耦合電容。還有,正在研發一種新的銅阻障方案(Cu barrier),可降低約 15%的銅線電阻。除銅互連外,台積電也在研發一種含有氣隙的新型金屬材料,可降低約 25%的耦合電容。另外,嵌入石墨烯(Intercalated graphene)也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材料,可大幅縮短互連延遲。
     




    TSMC 3DFabricTM技術方面,包含三大平台:TSMC-SoIC、CoWoS和InFO。
     


    SoIC 平台:用於 3D 矽晶片堆疊,並提供 SoIC-P 和 SoIC-X 兩種堆疊方案。SoIC-P是一種微凸塊堆疊解決方案,適用於講求成本效益的應用如行動裝置。CoWoS 平台包括成熟度最高、採用矽中介層的 CoWoS-S,以及採用有機中介層的CoWoS-L 和 CoWoS-R。InFO PoP 和 InFO-3D 適用於高階行動式應用,InFO 2.5D 則適用於高效能運算的小晶片整合。另外,根據產品需求,SoIC 晶片可與 CoWoS 或 InFO 整合。
     





    適用於 3D 小晶片堆疊技術的 SoIC:SoIC-X 無凸塊堆疊解決方案,無論是現有的 9 微米鍵合間距前到後堆疊方案(front-to-back scheme),還是將於2027 年上市的 3 微米鍵合間距前到前堆疊方案(front-to-front scheme),裸晶到裸晶(die-to-die)互連密度均比 40 微米到 18 微米間距的微凸塊前到前堆疊方案高出 10X 以上。台積電的SoIC-X 技術非常適用於對效能要求極高的各類HPC應用。
     





    台積電更指出,看到客戶對於 SoIC-X 技術的需求逐漸增加,預計到 2026 年底將會有 30 個客戶設計定案tape-outs。

     


    CoWoS 技術:可將先進的 SoC 或 SoIC 晶片與先進的高頻寬記憶體HBM進行整合,滿足AI 晶片的嚴苛要求。台積電的SoIC 已透過 CoWoS-S 量產出貨,並計畫開發一種 8 倍光罩尺寸且具備採用A16 製程技術的 SoIC 晶片和 12 個HBM堆疊的 CoWoS 解決方案,計將在 2027 年開始量產。直至今年年底,台積公司將為超過 25 個客戶啟動超過 150 個 CoWoS 客戶產品設計定案tape-outs。

     


    台積電與Nvidia合作推出Blackwell AI 加速器,是全球首款量產並將 2 個採用 5 奈米製程技術的 SoC 和 8 個HBM堆疊整合在一個模組中的 CoWoS-L 產品。




     






    矽光子:台積電表示矽光子是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的最佳選擇,因為其與半導體相容,且可與 EIC/PIC/交換器在封裝層高度整合。台積電創新的緊湊型通用光子引擎(COUPETM)技術透過最短路徑的同質銅-銅介面整合電子積體電路(PIC)和光子積體電路(EIC),進而實現超高速射頻(RF)訊號(200G/λ)。

     


    COUPE 解決方案可最小化使用面積,且具備光柵耦合器(GC)和邊際耦合器(EC),可滿足客戶的各式需求。台積電計畫在 2025 年完成小型插拔式連接器的 COUPE 驗證,2026 年將其整合於共同封裝光學元件的 CoWoS 封裝基板,藉此可降低 2X 功耗、將延遲降低10X。同時,台積電也探索一種更先進的共同封裝光學元件方案,將 COUPE 整合於 CoWoS中介層,進而將功耗再降低 5X、將延遲再降低 2X。


    相關新聞:

    50%關稅加上去,恐讓中國成熟製程產能過剩更嚴重,「國產化」速度勢必提前

    AI PC大戰開打,高通拿下首局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