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聯發科

  • View More 聯發科9500.JPG
    半導體

    聯發科天璣9500旗艦晶片採台積電3奈米製程,首波手機第四季上市

    連于慧 2025.9.22
    聯發科發布天璣系列迄今最強大的行動晶片天璣9500,該5G Agentic AI晶片是採用台積電第三代3奈米製程,整合最新的全大核CPU、GPU、NPU、ISP等高算力處理器,是AI時代下集大成之作,為裝置端AI、影像處理、主機等級遊戲體驗與網路通訊等技術開啟新紀元,首批採用天璣9500晶片的智慧型手機將於2025年第四季上市。

    聯發科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指出,公司營業額已經成長到5000多億,總員工人數接近2萬人,一年生產20億個終端產品,包含了大家口袋裡的手機、家裡的電視、路上跑的車子,目前聯發科手機晶片全球市占率近40%,天機家族更從手機成功延伸至汽車領域。 目前天機汽車平台有9家車廠採用,天璣汽車解決方案已經累積超過2000萬台汽車搭載,未來汽車技術走入ADAS、自駕技術,聯發科在汽車佈局上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提升。

    陳冠州更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即將迎來一個1兆美元的市場(目前約6000億美元),背後最大驅動力毫無疑問是AI。 無論是伺服器端的投資,或是來自大型雲端CSP的資本支出,將帶動3000億~4000億美元投入,預計有40% 投入晶片端,形成打造生成式AI的基礎建設,就像過去在建置電力或網路,一旦基礎建設完成,兩、三年之後,生成式AI將會滲透到大家生活上的各方面上。

    在生成式AI普及的路上,聯發科的優勢在於跨雲端和終端。 AI的爆發力從雲端開始,未來2~3年生成式AI趨勢會讓AI逐漸從雲端下沉到端側,手機將會是AI在端側最重要的載體,「AI手機」概念成形後,滲透率會快速提升。

    什麼是「AI手機」? 現在的手機本質上還是延續了蘋果在17、18年前所定義的模樣,雖然大量導入AI技術反應在拍照、遊戲等場景,但這還不是真正最終形態的AI手機。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導入,未來的AI手機將會重新定義人與手機互動的方式,帶來完全不同的使用者體驗:

    第一,主動即時
    現在的手機與使用者互動是「被動式」的:你需要什麼服務,打開一個APP,再透過圖形介面操作。但未來的手機會 主動理解並即時回應,它能預先知道你的需求,甚至主動幫你完成事情。

    第二,理解與個人化
    手機之所以能做到主動,是因為它「懂你」。它會透過持續的互動與記憶,理解你的需求,並提供客製化、個人化的服務。在這樣的架構下,每支手機都有專屬的Agent為你量身定做服務。

    第三,互動與協作
    未來手機不僅僅是各式各樣 APP 的集合,而是能協同調度、整合不同服務,提供更完整、跨應用的體驗。

    第四,隱私與安全
    要做到真正的個人化,手機需要處理大量屬於使用者的隱私數據,因此如何保障數據安全與隱私,將是未來AI手機必須解決的核心挑戰。

    這次聯發科推出的天璣95000在CPU架構上,是四超大核 + 四大核的全新組合:1個Arm C1-Ultra 超大核,主頻高達 4.1 GHz + 3個Arm C1-Premium超大核 + 4個Arm C1-Pro大核。單核性能較上一代提升32%、多核性能提升17%,峰值性能下的多核功耗較上一代下降37%。天璣9500採用台積電第三代3奈米製程,超大核較上一代同性能功耗降低55%。

    記憶體方面,天璣9500首次在行動平台上導入全新快閃記憶體架構,並且是業界首發四通道 UFS 4.0,較上一代雙通道讀寫速度提升達100%,大型檔案的載入速度提升40%。

    天璣9500搭載新一代旗艦GPU Mali G1-Ultra,峰值性能較上一代提升33%,功耗較上一代下降42%,光線追蹤性能較上一代提升119%。

    NPU方面,天璣9500整合雙AI處理器NPU 990,峰值性能相較上一代提升111%,在大語言模型智慧摘要的輸出能力、多模態理解能力皆有大幅躍進,並率先達成4K畫質圖片生成。

    NPU 990還整合了生成式AI引擎2.0,首款支援BitNet 1.58 bit模型,能藉由減少裝置端AI運算的記憶體使用需求來降低模型運作的功耗。天璣9500的超能效NPU亦為第一款支援運算與記憶體結合架構的NPU,可顯著降低模型運作功耗,使其能常時運行,讓Agentic AI成為可能,並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



    Nvidia出手投資英特爾,且雙方在PC晶片上的結盟是否會影響到Nvidia與聯發科的合作?


    近期Nvidia出手投資英特爾一事,牽動整個半導體版圖,黃仁勳的傑出一手也間接讓聯發科、AMD、Arm承壓。 尤其是Nvidia與英特爾在PC晶片上的合作模式,與Nvidia與聯發科的模式相似,外界疑惑隨著Nvidia與英特爾結盟,是否會讓聯發科這邊的合作生變?

    陳冠州指出,聯發科與Nvidia無論在產品或技術上的互補性都很高,雙方合作不會侷限在單一產品,會涵蓋終端運算、雲端、車載等領域,雙方的合作一切按進度在進行中,未來2~3年會有結果。

    因為Nvidia與聯發科的合作,是基於Arm架構AI PC晶片,而Nvidia又仿效與聯發科在PC晶片的合作,放在與英特爾的合作模式上。外界猜測Nvidia這樣的操作,是為了雙押寶Arm和x86兩大陣營,還是其實對Arm PC陣營不是這麼有信心? 




    聯發科也將在台積電的美國廠投片


    聯發科也會在台積電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投片2奈米製程。 聯發科日前才公布是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首批合作夥伴之一,預計2026年第四季量產。陳冠州也表示,考慮在台積電的美國廠投片,主要是因應部分美國車用和敏感產品客戶的要求,以及因應未來可能的晶片關稅問題。




    今明兩年手機市場成長率皆僅2~3%

     
    對於今、明年手機市場的成長性,聯發科指出,2025年全球手機市場成長率僅1~2%,估計2026年成長率頂多也是成長1~2%,雖然中國手機市場有看到因為補助政策的刺激,今年上半表現較好,但這有點提前預支未來需求的味道,並未改變整個市場需求。

    聯發科指出,這兩年整體手機的數量沒有增加多少,但旗艦手機和次旗艦手機的比重正在提升中,主要是大家對拍照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要能媲美單眼相機,其次是手機上追求PC級的遊戲體驗,未來的AI手機將會形成另一波更大的驅動力。

    聯發科目前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市佔率約40%,旗艦手機晶片的市佔率略低於平均。從2022年開始進入旗艦手機市場,平板領域也從中國市場逐漸跨入國際領域,接下來目標是將旗艦手機晶片的全球市占率也拉至40%以上。

     
  • View More MTK 1.JPG
    半導體

    聯發科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首批晶片達效能與功耗里程碑,預計2026年底上市

    連于慧 2025.9.16

    聯發科宣佈,首款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旗艦系統單晶片(SoC)已成功完成設計定案(tape out),成為首批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公司之一,並預計2026年底進入量產。

    聯發科與台廠電一直以來持續在旗艦行動平台、運算、車用、資料中心等應用領域,一同打造兼具高效能與低功耗的晶片組,而此次合作更象徵雙方堅實夥伴關係的全新里程碑。

    聯發科指出,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技術首次採用能夠帶來更優異的效能、功耗與良率的奈米片(Nanosheet)電晶體結構,且聯發科首款採用台積電全新2奈米製程的晶片,也預計於2026年底上市。

    台積電強化版2奈米製程技術與現有的N3E製程相比,邏輯密度增加1.2倍,在相同功耗下效能提升高達18%,並能在相同速度下功耗減少約36%。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此次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技術的晶片開發,再次展現我們領先業界,將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廣泛應用到多元解決方案的創新能力,與台積電的長期緊密合作,讓聯發科旗艦產品擁有最高效能與最佳能效,為全球客戶帶來從邊緣到雲端的卓越解決方案。

    台積電業務開發、全球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暨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博士表示,2奈米技術標誌著進入奈米片時代的重要一步,展現了台積電為滿足客戶需求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通過持續調整和提升我們的技術,提供高效能的計算能力。台積電與聯發科技持續合作,旨在最大化提升性能與能效,覆蓋廣泛的應用領域。
     
  • View More 0.jpg
    半導體

    蘋果AirPods Pro 2引爆助聽耳機商機,達發的TWS晶片要與高通、恒玄再戰一場

    連于慧 2024/12/20
    蘋果今年在AirPods Pro 2加入助聽功能,直接讓耳機變成助聽器,重新定義TWS耳機。達發科技在助輔聽技術上也佈局多年,目前助/輔聽晶片出貨量已經超過百萬顆,已經應用在25款獲得美國FDA OTC認證且已上市的助聽產品上,客戶涵蓋美國、日本、澳洲、中國、歐洲等。

    達發科技副總暨近程無線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梁仁昱表示,由於助輔聽產品的使用者通常需要戴一整天,因此續航力和低功耗是關鍵,且要在毫秒間能辨別並處理多場景的音源,並加入AI技術來在超雜環境中達到降噪功能和凸顯人聲。簡而言之,「降噪」和「溝通清晰」成為這類產品的兩大主要訴求。

    另外,還有利用藍牙的廣播音訊分享技術,可以做到在博物館聽導覽時不需要再使用專用的租借耳機,只要佩戴符合通訊標準的一般隨身耳機就可以接受該場域的音聲。其他類似場景如演唱會、球賽、機場廣播等,都可以利用這樣的功能來達到創新的場景模式。

    藍牙音頻晶片除了助聽器市場,還有另外一大塊商機是電競領域,目前達發在電競領域已經成為領頭羊,助聽器領域在蘋果AirPods Pro 2的帶動效應下,未來也將成為成長主力。總體觀察,在非蘋陣營中,全球無線藍牙TWS晶片的三大供應商為達發、高通、中國恒玄,隨著AI功能在此類晶片扮演角色加重,未來這三大晶片廠的競爭態勢會更為白熱化。

    在製程技術方面,達發目前採用台積電12奈米製程,以滿足低功耗和混合信號的設計需求,未來也計劃導入更高階的製程技術,引導產品升級。目前達發的晶片已經獲得B&O、GN和Sennheiser等老牌的歐洲聲學大廠使用,未來持續開發更多的使用場景,將相關技術導入各種耳機產品中。

     
  • View More MTK.jpeg
    半導體

    聯發科天璣9400來了! 台積電第二代3奈米打造,三星旗艦機款、OPPO、vivo採用

    連于慧 2024/10/9 

    聯發科推出旗艦5G Agentic AI晶片-天璣9400,採台積電第二代3奈米生產,較前一代天璣9300,功耗降低40%,電池續航時間更棒。
     



    天璣9400是聯發科第四代旗艦行動晶片,採用第二代全大核設計,結合Arm v9.2  CPU 架構,以及最先進的GPU和NPU,展現極致的性能和超高能效。
     



    市場預期,採用天璣9400的首發客戶包括vivo、OPPO、小米等。
     



    值得注意的是,傳出聯發科以天璣9400首度切入三星旗艦手機供應鏈,用在將於明年初發布的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25系列。目前,聯發科處理器已經打入三星的中低階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上,這次天璣9400將是聯發科首度進入三星旗艦機供應鏈。
     



    業界認為,過往三星的旗艦手機都是雙處理器策略,分別採用自己的Exynos和高通的處理器晶片。不過,這次因為三星自己的3nm製程技術無法提升,影響處理器性能,因此迫使三星要擴大對外採購。如果,全數都轉用高通的處理器,會導致成本增加,因此傳出三星把聯發科的天璣9400加入供應鏈行列,可以降低成本。
     



    天璣9400採用第二代「全大核」CPU,包含一顆最高頻率可達3.62GHz 的Arm Cortex-X925超級大核,以及三顆Cortex-X4超大核心、四個Cortex-A720大核心,共八核配置。相較於上一代天璣9300,天璣9400的單核性能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28%。
     



    天璣9400整合第八代AI處理器NPU 890,擁有勝於以往的生成式AI性能。相較上一代,在大型語言模型的提示詞處理性能上提高了 80%,功耗降低了 35%。
     



    同時,也整合聯發科技天璣Agentic AI引擎(Dimensity Agentic AI Engine),可將傳統AI應用程式升級成具自主性、推理能力與行動力的agentic AI應用。聯發科技正在積極與開發者合作,提供能讓AI代理、第三方應用程式和各模型溝通的統一介面,以實現AI跨應用串聯,運行邊緣AI和雲端服務。
     



    天璣9400整合12核心Arm Immortalis-G925,提供極致的沉浸式遊戲體驗,其光線追蹤性能較前一代提升40%。天璣9400搭載PC等級的天璣OMM追光引擎,可渲染出逼真的遊戲光影效果。此外,天璣9400強勁的GPU能力較前一代提升高達41%峰值性能,且節省44%功耗。
     
  • View More MTK.JPG
    半導體

    聯發科高層地震,原台積電大將蔡能賢遭“架空”,意外扯上”蘭花“事件

    2023-04-13



    聯發科在2022年上半延攬從台積電退休的資深戰將蔡能賢,出任平台技術與製造營運資深副總一職。 業界傳出,蔡能賢從2023年4月起工作異動”,原本掌管的部門分拆為給不同的高管負責,蔡能賢仍保留副總職位,但從原本對CEO蔡力行報告,換成向總經理 陳冠州報告。
     

    蔡能賢當初由「台積電退休老將」的身份,到聯發科出任要職,是由聯發科副董事長兼CEO蔡力行親自出馬延攬。 不料,才上任一年的時間,蔡能賢的職務卻出現如此巨大變化,業界傳言頗多,更傳出這個轉變讓蔡力行在聯發科內部的處境十分「尷尬」。
     



    根據供應鏈解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前陣子發生一個“蘭花事件”,讓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震怒,成為這起事件的關鍵。
     

    蔡能賢對於推廣自然生態保育不遺餘力,尤其醉心蘭嶼保護計畫中的蘭花復育工作,經常自己慷慨解囊,出錢出力。 但傳出前陣子在一場他舉辦的生日宴會中,宴請了許多半導體供應鏈廠商參與,會中更提出讓供應鏈的廠商能捐款支持蘭花復育工作。 這事傳到蔡明介耳裡十分不悅,認為他這個做法有點公私不明,也成為蔡能賢職務異動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供應鏈透露,蔡能賢在聯發科原本的職稱是平台技術與製造營運資深副總,掌管品質可靠QA和生產製造採購等好幾個部門,目前蔡仍是保留副總頭銜,但實際負責的職務拆分 給幾個不同部門主管執掌。 他原本直接報告給CEO蔡力行,現在則是直接對總經理陳冠州做報告。
     

    供應鏈比較擔心的是,這件事除了蔡能賢當初是延攬到聯發科,另一個現實原因是,當前整個科技業環境不容樂觀,半導體供應鏈庫存問題未解、消費端需求不振,都讓各大廠 內部的營運氣氛籠罩在低氣壓。
     

    蔡力行和蔡能賢都出身於台積電。 蔡力行更曾經是台積電的「太子」。 無奈,2009年台積電的裁員風波中,斷了蔡力行的接班夢。
     

    在台積電剛創立前幾年,當時的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曾繁城力邀下,在美國惠普HP科羅拉多州總部任職的蔡力行加入台積電。 蔡力行在一次演說中提到,當年雖然不清楚台灣的半導體實力,但聽到是張忠謀創辦的企業是一定得參加。
     

    當時台積電有三個部門讓他選擇:研發部門、測試部門、製造部門。 他想台積電英文TSMC中的「M」是Manufacturing製造的意思,認為「製造」會是台灣發展半導體的主流,因此在1989年回台時,擔任台積電唯一一座晶圓廠的副廠長。 之後在1992年,台積電建新的8吋廠時,張忠謀看好他執行能力的表現,就將這個建廠交給他負責。
     

    自此,蔡力行在台積電的仕途一帆風順,2001年出任台積電總經理暨營運長。 2005年7月,蔡力行出任台積電總經理暨CEO,從此被視為「太子」、「張忠謀接班人」。
     

    轉折出現在2008年,一場金融風暴引發的裁員風波,打亂了台積電的接班佈局。 當時有被裁員的員工去張忠謀住家門口抗議事件,讓一項以幸福企業為傲,行事要求完美的張忠謀十分震怒,決定撤換蔡力行。
     

    張忠謀在2009年6月重回台積電擔任CEO,蔡力行轉調到新事業組織,一度接掌台積電固態照明和太陽能事業部。
     

    2017年7月,蔡力行加入聯發科後,備受董事長蔡明介重用。 不過,在台積電有「鐵血CEO」稱號的蔡力行,自從加入聯發科之後,行事也轉為更加低調謹慎,以符合蔡明介的作風。
     

    這次事件的主角蔡能賢畢業於台灣清華物理系,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博士,專長在研發製造與管理。 1989年蔡能賢加入台積電擔任研發部門經理,成功開發並量產1.0與0.8微米,並於一廠和四廠廠長期間,建立工廠管理與品質系統,對台積電建立製造優勢基礎。 之後經歷多項重要職務,包括研發主管、廠長、封裝測試主管,最後出任品質與可靠度副總經理,成為台積電經營團隊高階主管一員。
     

    蔡能賢自台積電退休後,蔡力行先是邀請蔡能賢擔任聯發科顧問,進而出任執掌品質與採購等業務的主管。 這次遇到半導體景氣下行的衝擊,加上蔡能賢「蘭花」事件風波後,會不會波及蔡力行,業界都相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