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馬斯克

  • View More 川普.JPG
    半導體

    川普政府開了5道處方,要各國來談關稅前「伴手禮」要帶足

    連于慧 2025/4/9

    4月9日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開徵前夕,有近70國政府已經去排隊掛號爭取面談機會。即使是原本態度強硬的歐盟,一天就軟了,目前只有中國決定要與美國加速對撞,宣布對所有美國商品課徵相應的34%關稅,然後川普大怒表示,如果中國4/8前不收回報復性關稅,將再加碼回敬50%關稅。(最早期的20%關稅+追加34%+50%,那對中國的報復關稅將會來到104%)。目前進度看來,對中104%關稅將如期上路。

     關稅終究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川普的底牌到底是什麼?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Stephen Miran昨天也提出了他的觀點。坦白說,你可能不會太喜歡他說的觀點,但先放下喜好,且保持心平氣和,因為他確實明確定提出了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工具」,就看你要如何做了。
     
    首先,Stephen Miran陳述了以下觀點:美國爲全世界提供經濟學家所說的「全球公共產品」,包括安全保護傘,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和平時代。其次,美國提供了美元和國庫券、儲備資產,使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成爲可能,支持了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偉大的經濟繁榮時代。在國防方面,保護著國家和世界的安全,我們對辛勤工作的美國人徵收高額稅款,以資助全球安全。在金融方面,美元的儲備功能導致了持續的貨幣扭曲,並與其他國家不公平的貿易壁壘一起,導致了不可持續的貿易赤字。這些貿易赤字摧毀了我們的製造業部門和許多工人階級家庭及其社區,爲非美國人之間的貿易提供了便利。
     
    他強調如果有其他國家想從美國的地緣政治和金融保護傘中受益,必須自己支付應負擔的帳單,不能都由美國買單。同時他提到,美國正面臨對手在侵蝕本土的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基礎、擾亂金融系統,所以美國需要重建工業。 Stephen Miran也提出願意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且一起「負擔」的方式有五個選擇(想法):
     
    第一,其他國家可以接受對美國出口的關稅而不進行報復,這將爲美國財政部提供收入來資助公共產品供應。關鍵的是,報復將加劇而不是改善負擔分配,使我們更難資助全球公共產品;
     
    第二,可以從美國購買更多商品,以阻止不公平和有害的貿易行爲;
     
    第三,增加國防開支,以及從美國採購更多美國製造的商品,減輕美國軍人的壓力,並在這裡創造就業機會;
     
    第四,在美國投資和建廠,在美國制造的產品,就不會面臨關稅;
     
    第五,直接向財政部開支票,幫助美國爲全球公共產品融資。
     
    所以說,關稅只是手段、工具,目的是逼各國政府來談判,來一起與美國「負擔」,並且提出可以自己「付帳單」的方法。(他已經告訴你有五道菜色可以任君挑選)
     
    從川普4/2宣布的「對等關稅」到4/9正式實施,美國商務部長表示已經有接近70個國家來接觸表達談判之意,未來川普會親自參與談判,接下來4~6月都很忙。他更強調,來談的國家所提出的方案應該包含四個層面:如何降低關稅、如何取消非關稅壁壘、如何停止貨幣操縱、如何終止補貼融資。
     
    從目前多個國家與川普的談判結果可以推測:以色列的回應,算是有點到川普的需求,雖然也沒得到川普直接的肯定。以色列沒有從關稅切入,而是直接承諾會盡快消除與美國的貿易逆差,這確實是川普的真正要的。只是川普還是「把戲演完」沒有當場承諾會取消對以色列課徵的17%關稅,並暗示美國每年提供了以色列40億美元是很大的幫助。
     
    越南提自願將自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降到0這種表面上的巨大讓步,都被白宮打回票,因為即使關稅降到0,美國和越南的貿易逆差仍是達到1200億美元,美國還指責越南存在操縱貨幣、傾銷、補貼等問題。
     
    日本首相石破茂去跟川普談關稅的合理性不足,則是直接被川普轟了回去,表示日本在貿易上對美國很惡劣,只有美國買日本車,但日本都不買美國車,其他農產品也都是一樣。
     
    歐盟有對美國提出關稅「零對零」協議,毫無意外不可能讓川普滿意,因為單純是降還無法解決雙方長期的貿易逆差,必須還要購買3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歐盟才有機會獲得大規模的關稅緩解。

    南韓因為處於總統空窗期,被認為很難在此時與美國談判,但看來南韓也是急了,由代理總統韓悳洙與川普通話來討論關稅、軍費等議題,川普表示兩國有機會達成「很棒的協議」。

    同時,川普也喊話:中國同樣非常想要達成協議,但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我們正在等待他們的來電」。(電話會響嗎? 估計是不會)

    不過,也有幾個重量級的挺川大將開始對關稅政策提出反對意見,像是對沖基金富豪Bill Ackman提出四點:

    (1)與比我們小、沒有那麼多資源購買美國商品的國家進行平衡貿易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我們從馬達加斯加購買的商品永遠會比他們從我們這裡購買的多,

    (2)試圖將低工資製造業的就業機會帶回美國對美國不利,例如,承認孟加拉和越南是生產紡織品和運動鞋的更好的地方,

    (3)美國對軟體、智慧財產權、金融和其他服務的「出口」是高價值和重要的貿易來源,這些貿易來源並未反映在傳統的出口和進口衡量指標中,如果將其納入計算,將使貿易統計平衡看起來更加平衡,

    (4)我們的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在國外銷售服務,這些服務不計入貿易平衡計算,但產生的利潤、價值和未來股息對美國有利,

    (5)每進口一美元就產生一美元出口的目標並不實用,特別是對於每個國家來說,因為我們的生活水平要高得多,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馬斯克對於關稅反感的態度更是越來越明顯(特斯拉股價跌成這樣也難怪…)據說他原本就反對關稅政策,近期更公開表示對等關稅的幕僚之一Peter Navarro是自負的哈佛經濟學博士,在貿易政策上什麼實事都沒做,直接砲轟,給外界一種川普陣營在關稅議題上,似乎意見不一致。

    整個來看,川普關稅大戲從4/2拉開序幕至今,天天高潮迭起,日日有新進度,股市永遠明天更便宜,4/9要正式實施「對等關稅」(基準關稅在4/5已上路)前,可以理解川普對世界各國提出超級強硬的關稅政策後,絕對不能有絲毫退縮,或是像之前傳言要延後90天上路的消息,馬上被證實非正確事實。這段時間內,川普絕對會非常強硬,把戲演好演滿,才能逼各國上談判桌(已掛號國家已有70多國),更要告訴中國,這次美國是玩真的!  

    比較糟的是,台積電算是最早摸透川普心理的人,甚至比很多國家看得更清晰,早早宣布加碼美國投資大禮,搶在各國前。但昨天又被川普拿來說嘴一頓,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活動上又表示,「台積電若不在美國建廠,將要繳納100%關稅。」 不過也別太計較,關稅戰也是關稅大戲,川普不演好演滿,狠話說盡,怎麼逼大家來談呢!
     
  • View More tesla 1.JPG
    電動車

    中國會批准馬斯克“將特斯拉蒐集數據傳回美國”的要求嗎?

    馬斯克昨日突訪中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隨即發布一份清單,列出76款「已通過測試並符合中國數據安全要求」車型,包括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
     



    今天更傳出特斯拉將與百度達成協議,授權特斯拉取得其地圖繪製資訊,且百度還將提供特斯拉車道級導航系統,更進一步朝推動上架特斯拉全自動輔助駕駛(FSD)。
     



    2023年底中國官方曾宣布,部署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L3、L4 智能網聯車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試點,且是第一次明確事故責任判定。當時傳出特斯拉積極爭取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在中國落地。
     



    今年4月,社群平台X上有用戶問到特斯拉何時會在中國推出FSD功能? 當時馬斯克回覆 “很快就能實現。”
     



    事實上,特斯拉爲了全自動輔助駕駛FSD能在中國落地,做了許多準備工作。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成立數據中心,中國業務產生的所有數據,包括生產數據、銷售數據、服務數據和充電數據等都儲存在中國境內,以符合相關監管的要求。
     

    2023年更傳出特斯拉在上海組建了一個約20人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團隊,由特斯拉從總部派來的工程師進行培訓。再者,特斯拉也在上海成立一個規模上百人的數據標註團隊,為訓練FSD的算法做前期預備。
     



    特斯拉四年前就推出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但一直未在中國上市,而FSD系統是特斯拉的賣點之一,馬斯克持續爭取FSD系統在中國上路,以提升在中國的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也推出類似軟體來獲得與特斯拉類似的優勢。小鵬汽車表示正在升級其XNGP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軟體,計劃今年向各地客戶提供所有自動駕駛功能。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蒐集到的數據都儲存在上海,並未傳回美國。傳出馬斯克這次訪京,是尋求批准讓特斯拉在中國搜集到的數據可以轉移到海外,以訓練自動駕駛技術演算法。
     



    由於特斯拉的電動車在中國遭遇到比亞迪、小米本地車款的前後夾擊,銷售量受到影響,因此積極培育新商機能維持公司營運成長,其中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的銷售,即是馬斯特最寄與厚望的產品線。
     



    日前,特斯拉宣布調將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的售價,美國由12,000美元降價至8,000美元,降幅高達三分之一,且軟體訂閱費用從每月199美元下調為每月99美元。
     



    特斯拉宣布FSD大降價有三個目的,一是直接為特斯拉挹注營收; 二是光是賣車的技術門檻太低,市場價格戰太血腥,特斯拉要把準備很久的AI、自動駕駛系統拿出來賣,拉升競爭門檻; 三是刺激FSD系統滲透率的提升,為特斯拉蒐集到更多駕駛數據,進而精進特斯拉訓練演算法,提升未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全面鋪開。
     



    只是,中國可能同意馬斯克的要求,讓特斯拉在中國搜集到的數據都回傳回美國嗎? 或是會有什麼交換條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