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談談前台積電研發大將羅唯仁,離職三個月即投奔英特爾執掌研發的風波



連于慧 2025.11.20

2025年全球科技業風波不斷,羅唯仁投奔英特爾這一題還真的蠻難的。台積電位處全球地緣政治中心,英特爾不單單是台積電的競爭對手,也是台積電的大客戶,更關鍵的是,英特爾背後是美國老大哥,日前美國政府給英特爾的補助款還直接變成股權,情勢之複雜,眼前又是一道難題!

談起羅唯仁去英特爾這件事,先從2025年他從台積電退休這件事說起。

羅唯仁是在今年7月底從台積電退休,10月27日正式加入英特爾。根據台積電的章程,除了董事長和CEO之外,退休年齡以67歲為限(早期是65歲,後來延後到67歲),如果過了67歲要繼續任職,都需要經由董事會通過(有一說法是早期不用董事會決議,董事長同意即可)。台積電今年初有四位高階主管已屆退休年紀:分別是前亞利桑那州公司董事長Rick Cassidy、羅唯仁、秦永沛、何麗梅。

其中,人稱秦公的秦永沛是很想退而不能退,他掌管全球台積電生產製造的最高兵符,這幾年多數海外廠一起蓋,他肩上的擔子相當沈重,且根據台積電廠內的說法是:內部只有兩個人說話沒人敢有意見:魏哲家和秦永沛,其他底下副總彼此間是「高手過招」,誰也不會完全臣服於誰。

再來是今年卸任人資長轉任企業策略發展組織部門的何麗梅,傳出她是獲得台積電管理層和董事會的高度認可,不受年齡限制每年都會獲得認可延長服務時間的高階主管,意思是她想什麼時候退休都可以,而她本身最熱衷的工作是幫公司持續做企業永續並致力傳承經驗,也有虔誠信仰,本人並不熱衷追逐名利場,所以公司哪個部門需要支援,她都可以幫忙扛,公司和董事會對她是高度的肯定與信任。

Rick Cassidy、羅唯仁因為年齡超過67歲,是這幾年在台積電內部,少數每年都會提出延長服務年限的台積電高階主管,之前也都獲得批准,但是這兩位在今年都雙雙申請退休。知情人士透露,羅唯仁並不想退休,但這次董事會並未同意他延長服務年限。這應該就是整個事情的關鍵!

對於羅唯仁投奔英特爾,市場和業界說法眾多,一派聲浪指出台積電早已知道羅唯仁要去英特爾,但可能是留不住他,且台積電還力薦他成為工研院的院士,給予高度殊榮,顯示雙方是好聚好善,甚至還傳出他是台積電派去英特爾執行「特殊」任務之類的。但根據熟悉台積電高層人士對<JoV Media>透露,羅唯仁在離開台積電之前,並沒有告知公司他會去英特爾任職,台積電對於羅唯仁投奔英特爾,是事前完全不知情的。

但這次台積電能像當初告梁孟松去三星、中芯國際一樣的毫無顧忌出手嗎? 很難。 英特爾不是一般企業,是有著純正美國血統、背負復興美國製造大旗的關鍵公司,況且英特爾還是台積電的客戶。所以這次台積電暫時都未出聲對此事表示意見,都是經濟部、高檢署、國發會出來發聲。

國發會掌管國發基金,是台積電持股超過6%的最大股東,國發會主委同時也身兼台積電董事職務的葉俊顯今日被問及,台積電的重要主管投奔競爭對手疑似有外洩台積電先進製程機密一事時,他表示:台積電對於屆退人員都會在退休前1~2年調往非機密單位,羅唯仁在一年多前就已經被調到不會接觸到核心機密的單位。但根據熟知台積電內部的人士指出,羅唯仁即使到了企業策略發展組織部門,還是常常把工程師叫去問事,以他的輩分,無人敢不從。

羅唯仁在2004年加入台積電之前,曾在英特爾工作18年,他加入英特爾時,公司才成立四年,當時的英特爾仍是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掌舵,可想而知羅唯仁經歷的英特爾是如此黃金年代!

羅唯仁在談到他在英特爾工作到那一段輝煌歲月,Michael Spindler(後來曾擔任頻果總裁兼CEO)讓他參與英特爾第一座8寸晶圓的建廠,那也是美國西岸第一座八吋廠,趕上英特爾486產品,那是PC歷史上的無限光榮年代。羅唯仁稱讚Michael Spindler,從他身上學到好的領導者特質,Spindler處事要求高,但也能放下身段了解問題,羅唯仁當時常在周六找Michael Spindler做非正式one on one的請益,這對於他自己之後做管理職有很大的助益。

羅唯仁也這樣形容Andrew Grove領導下的英特爾:「那些領導者是真正世界一流的人才,我運氣很好,參與了英特爾的黃金時期,在英特爾18年,成熟了他在半導體的歷練。」 總之,感受得到羅唯仁對於當初在英特爾的18年期間,有高度的評價與緬懷。

羅唯仁會加入台積電,其實是王寧國推薦給蔡力行的。蔡力行有次去矽谷出差,與羅會面後就邀請他加入台積電,他也見了張忠謀、曾繁城。

眾所皆知台積電內部是高手如雲,當年出了個奇才梁孟松,投身對岸已經快變成對岸的半導體教父了! 認識梁孟松的人都知道他脾氣極為古怪,往來的供應商都吃了不少骨頭。有人曾經詢問羅唯仁對於梁的評價,羅回了一句:「他的個性是遲早待不住的!」 但熟悉羅、梁兩位的台積電人士給出的評價是:羅唯仁是少數脾氣比梁還要暴戾的。

羅唯仁在看台積電的用人文化點出:台積電用人的獨到之處在於,不會只把菁英只放在研發,也會放在製造的管理階層,很多台積人如魏哲家、劉德音、蔡力行等等都是同時懂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這點和其他公司不一樣,其他企業常常在製造這一環,是看不到很厲害人才的,這也是台積電在生產製造上非常強大的原因之一。

台積電的夜鷹計畫也是羅唯仁提議的。他說台積電的文化是7-11,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那何不來做7 by 24hrs? 當時也得到高層支持,但他也坦言做這件事不容易,要給出足夠的誘因,也要有制度和配套,不能做太久。

談了這麼多羅唯仁,從他公開他職業歷程可以感受到,他對於英特爾黃金年代的無限緬懷與讚揚,畢竟當時他曾與Andrew Grove、Michael Spindler這些傳奇人物共事。他今日作出離開待了21年的老東家台積電,不到三個月就投奔競爭對手英特爾,且傳出執掌研發,很多老台積人都感到唏噓與難過。

羅唯仁回歸英特爾的這個決定,難道算是一種「鄉愁」,心中深處對於那個黃金年代的無限想念,促使他今日作出「落葉歸根」的決定? 但很多時候心裡深處的那個當年青春年少相遇的「初戀情人」,其實早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了…。

另外,業界也傳出他服務台積電多年,不是沒有想過再「往上發展」,但並未如願。業界分析,他何必去英特爾呢? 梁孟松去中國可以理解,當時中國的先進製程能力因為基期低,提上來了有機會搏個「民族英雄」的評價,但羅唯仁就算他把英特爾的先進製程能力提上來,美國半導體史上也未必會留位置給他。只能說追逐名利場這事,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形成每個人的生命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