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邊緣AI商機巨浪來襲! Arm扮演關鍵要角串起AI生態系



連于慧 2025.11.13

Arm每年重頭戲AI領袖峰會「Arm Unlocked」巡迴亞洲各大新創城市後,壓軸場今日於台北登場,主題為【探索AI   運算的未來】。今年峰會有三大主題論壇:「消費性電子」、「邊緣AI」及「基礎設施」,其中,「邊緣AI」論壇場次的人潮滿滿,反映當今的應用與技術趨勢方向,邊緣AI不再邊緣,已走到舞台C位。

Arm台灣總裁黃曉剛表示:「台灣在AI浪潮中擁有領先的產業地位,從半導體設計到裝置製造,皆位居全球AI發展的核心。」他更進一步說:「2025 年對 Arm 而言是具指標意義的一年,推出多款以AI為核心的創新技術,從邊緣運算到行動裝置,全面加速智慧化轉型。」

Arm資深副總裁暨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Paul Williamson也特別分享對於邊緣AI趨勢的觀察,指出AI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大幅改變使用者體驗,現在最為人熟知的AI服務是ChatGPT,未來的AI會更個人化,會有情境感知,像是生活助理幫忙做行程規劃。

Williamson被媒體詢問如何美國和中國兩大派系都在戮力發展AI,怎麼看雙方的AI競賽? 根據他的觀察,美國很重視消費型裝置的人機互動介面,因此創新的速度非常快,而中國市場在AI領域則是更聚焦在工業自動化和智慧製造,而站在Arm的立場,Arm特別重視使用者和開發者對於AI新技術的體驗與觀感。

Arm也分享未來AI更快速地從雲端下放到邊緣端的過程中得五大驅動力道:

第一,降低延遲:很多在邊緣裝置與人的互動上,不可能仰賴等待雲端伺服器回應,需要即使處理,因此降低延遲成為關鍵。

第二,隱私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很多邊緣裝置都有很多感測器和相機鏡頭,使用者會希望個人私密資訊不會被傳送到雲端,不會被傳到其他地方,因此需要在終端進行處理。

第三,能效:邊緣AI在終端裝置上運行,感測器和邊緣裝置的距離更近,可以大幅減少資料往返,使運算效率最佳化。

第四,成本:AI發展以來借助雲端快速擴張,但未來勢必要部分移到邊緣端來處理,運算成本不能全部讓雲端來承擔,部分要由邊緣端,也就是讓使用者負擔成本,讓AI有更好的續航力且更為普及化。

第五,韌性:不是每個地方都像是發達城市擁有穩定且高速的網路系統,為了讓邊緣裝置在網路不穩定的地區,或是離線也能獨立完成資料處理的任務,要確保AI服務隨時可用,這也是韌性的關鍵環節。

Williamson指出,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到2030年以邊緣AI為基礎的SoC營收會達到1000億美元,整體邊緣AI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大幅增加,在2028年會成長超過60%。他強調,現在已經看到很多小模型的效率大幅提升,推理效率提升十倍,意即過去需要百億參數的模型,現在只需要十分之一的規模就可以擁有差不多的效能。

Arm在年初時發布首款Armv9架構物聯網處理器Cortex-A320,可以因應 Python、PyTorch等高階語言帶來的更大的運算需求,適合運行邊緣AI模型。Arm 也宣布將擴大 Arm Flexible Access 授權,讓更多小型新創企業能加速邊緣智慧裝置的開發,一起準備迎接即將來襲的邊緣AI巨浪。